不仅仅是竞技!用了15年,利物浦在经济层面也开始超越曼联
利物浦逆转曼联:从2010年的低谷到2025年的全面反超
曾几何时,在球场内外,曼联都远远甩开利物浦,尤其是在2010年代初期,红魔如日中天,而红军深陷泥潭。然而,15年后的今天,利物浦不仅在竞技层面强势回归,更在商业和财务上成为曼联的真正对手,上演了一场足坛罕见的“逆风翻盘”。
在芬威体育集团(FSG)的掌舵下,利物浦书写了现代足球史上最令人惊叹的复兴篇章之一。
从2010年的深渊,到2025年的巅峰
2010年夏天,美国芬威体育集团(FSG,波士顿红袜队的拥有者)以仅3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利物浦。当时,曼联刚刚夺得英格兰顶级联赛第19冠,超越了利物浦此前保持的18冠纪录,风光无限。
两队的差距远不止于奖杯数量。在财务层面,曼联全面领先。2010财年,曼联的营收高达2.864亿英镑,比利物浦高出近1亿英镑。
每场主场赛事,老特拉福德的收入可达360万英镑,而安菲尔德仅为150万英镑。这座承载着肯尼·达格利什等传奇记忆的古老看台,已无法满足一支顶级欧洲俱乐部的需求。
在商业开发上,曼联更是大步领先。他们与AON签下巨额赞助合同,使次年商业收入暴增25%,达到1.03亿英镑。而彼时的利物浦,在吉列特和希克斯混乱的管理下,正苦苦挣扎,只为避免俱乐部彻底崩塌。
“棋局已定。”当时曼联传奇球星吉格斯曾自信地宣称。
重建之路:理性投资,科学运营
从一支负债累累、内部分裂的俱乐部,到如今的欧洲豪门,利物浦的蜕变离不开FSG掌舵人汤姆·维尔纳、约翰·亨利和迈克·戈登的远见。他们没有盲目烧钱,而是坚持理性投资,打下坚实基础。
其核心战略建立在一套聪明的足球哲学之上:数据驱动引援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、合理再投资、并找到正确的教练引领方向。2015年,克洛普的到来,成为扭转命运的关键拼图。
从赛场胜利到商业帝国
自克洛普执教以来,利物浦不仅在球场上重夺英超和欧冠冠军,更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足球商业品牌之一。
今年2月,利物浦公布了2024财年的商业收入——3.084亿英镑,一度超越曼联。尽管曼联在2025财年以3.33亿英镑的商业收入重新领先,但双方差距已微乎其微。要知道,这在2010年是不可想象的。
今年6月起生效的与阿迪达斯的新球衣赞助合同,被普遍认为是利物浦队史最大合同。若达成全部绩效目标,年收入可达1亿英镑,将利物浦推向世界最具价值足球品牌之列。
这一飞跃的背后,是两大核心因素:竞技成功与高效管理。克洛普带队赢下比赛,而FSG的运营团队则将胜利转化为收入,再将收入投入球队建设—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、可持续发展的闭环。
曼联:仍是“印钞机”,但已失节奏
反观曼联,尽管仍是全球最具知名度的足球品牌之一,却正被自己的辉煌历史所拖累。超过10亿英镑的债务、连续多年的赛场低迷、格雷泽家族的长期缺位,以及商业部门频繁的人事动荡,让这艘“红色巨轮”迷失了方向。
讽刺的是,尽管过去十年犯下诸多错误,曼联2025财年仍创造了6.665亿英镑的总收入,略高于利物浦的6.138亿英镑。他们依然是“印钞机”,但更像是齿轮卡住的机器——力量强大、声势浩大,却缺乏精准与效率。
利物浦的未来:40亿英镑估值,谁来接班?
经过15年经营,利物浦如今的估值已高达40亿英镑,是FSG当初收购价的13倍以上。问题也随之而来:FSG会继续执掌,还是寻找接班人?
要整体出售一家如此规模的俱乐部,绝非易事。曼联花了超过一年才完成不到30%股权的转让。切尔西在2022年易主时,也不得不分拆股权引入多个投资者。若利物浦整体出售,全球范围内能负担得起的买家屈指可数。
但FSG最担心的,或许不是钱,而是能否找到真正理解利物浦精神的继承者。他们不愿重蹈2007年的覆辙——时任主席大卫·摩尔斯将俱乐部卖给希克斯和吉列特,开启了一段黑暗混乱的时期。
从“弟弟”到“挑战者”
15年前,当FSG踏入安菲尔德时,曼联是那个无所不能的“大哥”。如今,曾经的“小弟”利物浦不仅追平了对手,更在财务和运营模式上发起挑战。
今晚(10月19日)22:30,两队再度交锋。这场比赛的意义,已不止于谁能在积分榜上拿三分。真正的较量在于:谁才是新时代的象征?是那个懂得自我革新、持续进化的俱乐部,还是那个仍在旧日荣光中沉睡的巨人?
下一篇: 返回列表